淮海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,发生在1948年。虽然我军在兵力和武器上不占优势同花证券,但依然成功歼灭了国民党军队55万人,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奇迹。
除了我军勇猛作战外,战役中的几次特殊天气现象也是我军获胜的重要因素。每当战斗进入关键时刻,异常天气的出现,都为我军的作战提供了巨大的帮助,使得国民党军队感叹:“天亡我,非战之罪。”
第一阶段:围歼黄百韬的第7兵团
黄百韬是国民党军中一位非常著名的将领,作战经验丰富且异常坚韧。粟裕曾说,自己在与黄百韬交战时,因敌我兵力相当,进攻一直未能成功突破。为了围歼黄百韬的第7兵团,华东野战军(华野)付出了巨大努力。
在徐州碾庄地区,黄百韬将第7兵团包围在内,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。华野的进攻屡次受阻,战局一度陷入僵持。为了突破黄百韬的防线,我军利用了夜战的优势,凭借夜间视线不好,敌人的火力得不到充分发挥,我军借机打破了防线的多个缺口。
然而,天一亮,黄百韬的兵团便利用强大的火力迅速修复了这些缺口。就在此时,出人意料的浓雾突然笼罩战场。由于大雾的影响同花证券,敌军火力被削弱,我军趁机迅速突破,进入了敌军的近距离战斗区域。最终,黄百韬于1948年11月22日兵败自杀,第7兵团也被彻底歼灭。
展开剩余73%如果没有这场大雾,围歼黄百韬的战斗可能会陷入长期拉锯战,甚至可能面临国民党增援部队的反扑。
第二阶段:黄维增援部队迟迟未到
黄百韬兵团败北后,蒋介石急忙派遣黄维的第12兵团增援,准备夹击我军。然而,黄维兵团在前往增援的途中,遇到了另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。持续不断的暴雨让道路泥泞不堪,原本拥有强大机械化部队的黄维兵团也陷入了困境,前进速度极其缓慢。
此外,我军的打援部队也不断对黄维兵团进行有效阻击,使得增援部队始终无法及时赶到。最终,等到黄维兵团到达碾庄时,黄百韬的兵团已经彻底被歼灭。
当时已是11月,北方很少有如此持续的大雨,天气的变化真让人难以预料。
第三阶段:雪中决战
1948年12月,国民党兵团在徐州“剿总”撤退后,我军一路追击,在河南永城的陈官庄地区成功包围了孙元良、邱清泉、李弥的三大兵团,总兵力达到30余万人。在向外突围时,孙元良的兵团被我军全歼,其余两个兵团只能向蒋介石求援。
蒋介石决定派遣空军增援,但就在飞机即将起飞时,突然下起了大雪,这场大雪持续了整整10天。暴雪导致空军无法起飞,增援的希望瞬间破灭。同时,被包围的两个兵团因为粮食短缺,处境更加绝望。蒋介石本打算通过空投食物,但雪灾使这一计划也无法实现。
相比之下,我军动员了数百万民工,源源不断地将粮草和物资送到前线。此外,我军还通过心理战和舆论战,不断诱使敌军士兵投降。例如,我军在前线展出百口大锅,锅中是香喷喷的猪肉炖粉条,号召国民党士兵投降后即可享用美味食物。许多敌军士兵在诱惑下投降,甚至有连长、排长带领部队一同归降。
到1949年1月6日,我军决定发起对杜聿明集团的总攻。仅仅用了4天,战斗就宣告胜利,杜聿明也被俘获。
总结
淮海战役的胜利,除了我军的坚强战斗力外同花证券,几次意外的天气变化也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帮助。天降大雾、大雨、暴雪,这些似乎是“天意”的变化,最终让我军在关键时刻占得先机,打破了敌军的防线,最终获得了战斗的胜利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指数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